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科科瓦多山,落成于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蕩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云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圣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里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
游客可以從公路或乘坐科科瓦多山鐵路上山游覽。以前列車到達終點后人們還需要爬上222級階梯才能到底雕像,這對行動不便者和老年人是一大障礙。2002年的古跡大整修中,雕像附近安裝了三座全景升降機和四座電扶梯。
另外,從雅丁波卡尼科區的帕奎公園有條有點費力的捷徑步道通往山頂。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于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后,這個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須政教分離。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降裣竦脑O計要求包括:須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征世界的基座。最后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并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扑箍ê吞m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里約熱內盧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彩,這一天是阿帕雷西達圣母的紀念日——圣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落成典禮的一大亮點是照明系統的啟動,原本計劃是由意大利發明家馬可尼從他在那不勒斯的游船上,通過他發明的無線電啟動開關,但是由于當天天氣狀況惡劣,信號強度受到影響,最終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員手工開啟。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里約熱內盧的總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樞機在塑像下為圣母顯靈日做彌撒,并宣布這座基督像被列為朝圣圣地。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里約熱內盧基督像地圖地形圖和里約熱內盧基督像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里約熱內盧基督像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